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令人沉痛的家暴拼圖--《天水圍的夜與霧》觀後感

影展特刊簡介中說是仿照《大國民》的敘事方式,雖然所言不虛,但把這樣的既定印象放在介紹文字中,卻可能讓這種寫實片的一些目標觀眾(如我)卻步。嚴格來說片中只有正敘插敘的手法是類似《大國民》的,對白其實很寫實平民化,不似《大國民》的機鋒處處且多中產知識分子嘲諷口吻。也不似《大國民》引用很多紀錄片式的剪報片段(穿插在黑白片中硬是加強了嚴肅冰冷的氛圍)。無論如何,我是衝著影評人說「看了之後會讓人很想做社運」這句話才去的。很好奇是怎樣的一部片會讓人在這時代對社運重新燃起熱情。

片子是以檢方對多位證人(與檢方)的證詞場景為敘事主幹(雖然開場是關於主角曉玲和丈夫李森慘案發生前的生活互動插敘)。最先是住在隔壁的鄰居歐太太,後有在庇護所的好姊妹阿莉,中間穿插女主角曉玲的大妹(因其與姊夫幾年前的曖昧過往),最後則是兇手李森(與前妻所生)的兒子。其中最討喜的當然是阿莉(由灑脫大姊風見長的港星羅慧娟飾),從曉玲被李森趕出家門,入庇護所的第一天被賓妹(菲律賓女性的簡稱)欺負時就仗義出手相護,簡直就是軟弱的曉玲身邊的守護神。直到出事那天才因曉玲堅持要自己去找丈夫李森,阿莉才沒能陪著,可也就因此發生了慘劇。

在全片黑暗沉痛的氛圍中,幾乎只靠穿插庇護所中,庇護人之間相互照護的溫暖情節才能稍見光明回暖,如:半夜曉玲丈夫李森奪命連環call,室友抱怨鈴聲吵睡不著,阿莉體貼地說沒有人來這裡第一天是睡得好的; 大家急忙且熟練地幫羊癲突發的室友,塞毛巾入口(避免不慎咬舌致命)等等。而在證人審訊中,很自然是阿莉向檢方的仗義直言幾幕,令人印象最為深刻--「曉玲很倒楣,兩次進來有要事時社工都不在,而我們這些庇護人沒有社工陪同,警察根本不想理。」接著又激動地說「警察出事前怕事,任曉玲苦苦哀求亦未陪同前往(丈夫李森處),事後又護短,說曉玲並沒來報案。這是人命關天啊,警察先生!!」寥寥數語道盡對黑心官僚的沉痛控訴,輔以倒敘情節中曉玲的痛苦無助的畫面,雙線敘述導向全片最令人心痛的覺醒--冷血、官樣行事的警察(竟要曉玲出事時,再打電話來)無疑是社工人手嚴重短缺的社會現況中,更令人心寒的家暴幫兇。只因「清官難斷家務事」這句深植人心的腐語嗎?

曾聽某些女性主義友伴說不喜歡許鞍華導演(即使是人文關懷路線),其實個人沒看過許導演的其他片子。不過,由此片看來,某些有點濫用寫實,太不人道(暴力畫面濫用)的部分的確較難令人所喜吧!!劇情因為是描述家暴,一些丈夫虐打妻女的血色暴力畫面自是難免,但有一段欲交代李森殘暴本性的情節就令人不敢恭維了--在關於李森在曉玲的四川老家幫家裡蓋新房的那段:一天因曉玲母親說李森未給生活費,無法為工作中的李森夫婦供餐,李森卻回去當著曉玲眾家人的面活活將綁在布袋中的狗打死,一次血淋淋交代也就夠了,沒料到等片子接近尾聲,逼近李森滅門情節時,竟再出現一次,突然有在看《XX叉燒包》的感覺。

在整個事件中(依導演給予的線索),曉玲四川老家那對顢頇、把女兒當搖錢樹的父母,又何嘗不是幫兇?當曉玲母親明明看到李森眼睛打量著二女兒露出曖昧神色,又看著大女兒有孕的身影,竟還能對色重心殘的李森說:「一切照您的意思,您看著辦吧!」導演意圖還原一件兇殺案全貌的社會企圖實在令人不容小覷。

還好還是強迫自己起了早去看這片,雖早知會是部讓人看了很難過黑暗(我不知那算不算「沉重」)的電影。總之慶幸自己看了一部這樣令人義憤填膺、可能不只發生在弱勢女性身上的、一個需要持續關心與反思的故事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