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

電影導演方法-L2

電影導演方法-L2 by劉森堯 老師

2005.4.14 18:30
寫實主義與蒙太奇之對立
《過客》by 安東尼奧尼(《The Passenger》,1975,在台未能上映)
主題上一貫,手法上不斷創新
解碼人生哲學性文學性的問題à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性
Ex. 《黑暗之心》>>拍成《現代啟示錄》
(有關現代文明的隱喻性)
安東尼奧尼擅長現代文明與人與人之間疏離感的文學性、哲學性
存在主義>>人對自我生存價值&意義的反省
人際疏離與理性主義生存的價值(是西方文學追求探討之重要課題)
可能發展成兩種極端:虛無主義&自我棄絕
《泛亞在42街》-->《泛亞舅舅》
探討雙重人格的作品《化身博士》(英國)
讓事件發生在(攝影機)鏡頭後面à別出心裁
意象的隱喻,非常強烈(安東尼奧尼的特色)

開場
1. 非洲>>荒蕪
2. 主角(傑克尼柯遜)開車時總是拋錨>>痛恨西方科技文明
Cf.《慾海含羞花》《紅色沙漠》(痛恨股市金錢交易扼殺人性)
3. 沙漠>>人際的疏離,無法溝通
Cf.柏格曼《野草莓》《秋光奏鳴曲》>>最親密的人往往人際關係最嚴重,最是對立

今村昌平《楢山節考》(有史以來隱喻最強的電影)
對生命厭煩,希望換另一個角色代替
Cf.井上靖《棄老》(家族裡流有厭世因子,中篇小說,已絕版,文筆很棒)

聲音的蒙太奇(錄音機播放兩人對話)
開場(倒敘+強烈的後設)
--講究新手法的運用 --
--開發新手法,來描寫關鍵訊息,關鍵時刻 --
àex.安東尼奧尼(&希區考克)企圖將開場,做成夢幻般感覺.
塔可夫斯基把電影拍成像作夢

--長拍鏡頭(1min以上不剪接):一直在拋棄核心
--蒙太奇:慢慢接近核心
所以長拍鏡頭有其美學價值.
Note:
安東尼奧尼&希區考克均為有創意導演,不斷開發新手法,來描寫關鍵訊息.
Ps.一捲膠卷約9min左右,所以長拍境頭,事前需精密地設計,不斷地排演,走位etc.

蒙太奇精神:用特寫展現事物的”核心”.
但希區考克《狂兇記》(?)反而用長拍鏡頭來敘述核心.

沒有留言: